曾经有同学问,经常看到有海外留学回来找不到工作的,或者还不如国内一般大学收入高,海龟即海带。或者是在国外工作但同期的同学已经在国内有很好的工作,结婚买房生活安定。而海外留学经历的反而花费大量学费不说,错过了国内发展机会。那是不是只是追求生活安定有一份工作的话没必要再出国留学了?
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回答过,不要说普通留学生了,前两年我回国都会被亲戚鄙视一下:你背井离乡吃那么多苦不就是为了衣锦还乡嘛?而你现在看上去也不像有好工作的样子。那个谁家的孩子工作好收入高,加上买房早,也没出国不照样过的挺不错嘛,前两年还读了MBA都是硕士文凭了。早让你妈把送你出国的钱拿来买房你们家不早就身价千万了,不比你在国外一个人吃苦强?
这话你还没法反驳,因为层次不同所以他们也不会理解你出国经历的重要性,你也不会想过他们的生活。只能不聊这事。
但就在现实中,其实这种想法依然存在:海外留学既然现在回来也就是普通收入,有时候还不如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毕业就职好,加上留学费用不菲,少则10多万人民币,多则上百万人民币,如果只是为了以后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还有没有必要去留学呢?
但其实说这话的一般不是父母,至少不是孩子已经适龄上学的父母。如果是一般家庭的父母,应该能体会到孩子在国内上学的难处。我要和学生和家长们说,正是因为我们要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才必须去留学,因为这真的是迫不得已。
中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度,9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后是自主考学,决定是去高中还是去技校职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考。
而我们中考能考上高中的有多少人呢?
2019年全国平均普高率为57.73%,越是人口大省,普高率越低。而这个普高率是不管民办、国际、或者是你花不花钱的,只要上了高中就算在内。
也就是说,在中考阶段,我们大部分已经被分流了一次,只有一半人能上高中。
再到高中考大学阶段,大学的合格率反而比中考合格率要高很多,因为二本三本大专等大学招生人数都快赶上参加高考人数了,相信再过几年和日本一样的“大学全入时代”也会来临。但看看主要分布就可以看出来,基本上能考上重点大学的,985和211之类的基本局限在那些重点高中,如果去了一个普通高中基本和好学校无缘。在国内的教育模式下,如果你小学不努力不能考上一个好的初中,那就意味着你很难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也就意味着你很难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如果从国家政策来说,这个方针可能没错。让学习好的人上大学当白领和成为研究者,而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当蓝领技术工人和一般职员,毕竟大家都有“美好的前途”。但在国内现在这种舆论环境下,高中都上不了则意味人生失败,也就意味着你只能去一个中专技校,以后成为社会的低层。
而就算你考上了不错的高中,中国还有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浙江、福建、山东、广州等省好学校偏少,浙江这种经济大省唯一的985和211就是浙大。同样是经济大省福建只有一所985和一所211,高考大省竞争远比北京上海激烈的多。
就算真的考上了大学,等到4年以后你去就职的时候,又会发现竞争力不够了,内卷化的加重导致学历文凭已经直接忽略掉本科文凭了,更多的人要去考研,加上研究生考试比高考公平的多,也促使很多对本科学校不满意的学生再去考一个更好学校的研究生。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340w,2020年虽然未知,但由于疫情影响,可以预期在就职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中来。那有多少人会考上研究生呢?能达到20%的合格率么?没考上的人怎么办?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城镇居民只要买房早一点,家里有个几十万的还不是难事。中国2015年才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之前都是独生子女为主,就为了家里一个孩子,有6个钱包可以用,那在这么严峻残酷的教育环境中是不是可以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多利用海外的教育资源呢?
也因此才有了国际高中在国内遍地开花,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去上国际初高中,毕业去海外留学。高考失败了可以去学外语,用语言能力和高考成绩申请海外院校。或者去像日本再参加入学考试,大学考研失败了可以去海外考研。再看看各个地方对人才的争夺,永远是海外学校更吃香。
就算家庭条件一般,只要早作准备其实也完全有机会去海外留学,让孩子加强外语学习,打好外语基础,一个可能和重点高中或国内好大学无缘的学生有3-4年的时间学外语已经足以申请到海外不错的院校,同时家里还能在这几年里多准备一些资金,那些在教室宿舍里啃书本考外语证书的基本都是早早就决定以后要出国的学生。就算真正的贫困家庭,依靠孩子自己努力出国翻身的也不大有人在。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是这时代逼迫我们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只能选择迎难而上。只要这个时代不改变,留学永远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