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在学校或者工作的场合很难交到日本朋友。在学校或职场上交到的朋友少之又少。日本人确实普遍是比较内向或者说比较自闭的。对于同是日本人的朋友他们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更别说是我们语言不通的留学生了。
那什么样的人容易交到日本人朋友呢。
第一:日语好。
这个自不必说了。如果你用对方的母语聊天,你更能说到对方心里去。
所以留学生阶段,那些在国内就是日语系毕业或者日语高考生,或者学过日语到n1,n2水平的人,相比日语初学者,哑巴日语等人交到日本朋友的概率要大一些。
第二:和日本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留学生接触日本人的机会其实是比较有限的。比如打工店里,大学校园里。那么在有限的圈子里,如何把这些只是工作关系,普通同学关系发展为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多沟通了。
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就容易有共同话题,可以是你们都粉一个爱豆,都喜欢二次元,都喜欢去圣地大卡,都喜欢同一种运动,都是宝冢粉,等等等等。
如果觉得自己的爱好太偏,很难在周围人中找到自己的共鸣者,你可以去推特,去ins,那里有各种各样小众爱好的圈子。
我的一个学生,刚来日本不多久就交到了好几个志同道合的日本人朋友。一问才知道是她喜欢研究日本民俗,于是就上推特上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其实在这些话题下转悠的过来过去就是那么些人,慢慢混个脸熟,网聊,见面,之后一起大卡东京都内很多名胜,神社,寺院,聊久了发现三观很合,慢慢就变成互相关心可以问候日常的好朋友了。
第三:理解日本人的交友常识。
即便你认为你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但请保持距离!保持距离!保持距离!具体表现在:关心对方同时,要尊重对方个人隐私。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问的。
比如我家前年买了二手房,基本上来我家做客的所有中国朋友,带他们里里外外参观到一半,都会问我,这房子多少钱。哈哈哈哈。朋友会直截了当的问,而我也会爽快的回答,这事儿没有一丁点不妥。
但是!我老公的朋友们(都是日本人),来了一波又一波,真的没有一个人问的。还有年收。但凡在我心里被纳为我的朋友的,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国内,他们刚入职多少,现在涨了多少,我心里都有数,都一个个问的呀!但是老公的这帮朋友们,别说我,老公他都不知道,没问过!也不敢问!问了就叫没有常识!说到没有常识,哈哈哈,这事儿即便是对日本的交友法则算是门清的我,偶尔也会管不住自己的嘴,变得没常识!
有一次和我们家关系特好的邻居老爷爷,开车载我们外出。他一个劲儿在那儿称赞自己这车多好多方便,我顺嘴就问了,这车多钱买的。老头儿就嘿嘿一笑,没有搭理我,旁边老公眼睛都快蹦出来了。好吧,我错了。我自己查去。空间上保持距离、时间上保持距离:经常看到中国人在知乎上吐槽日本人回信慢,为了帮大家理解,我把我老公和他自称为挚友的聊天记录贴出来哈。大家注意一下时间线。
所以首要的还是要日语好,起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有太多问题。但从兴趣爱好出发就不一样了!可以在推特或者インスタ上找一找。我有一个经常跑初音活动的留学生朋友,他就是在推特上认识了好多日本人然后线下一起跑活动。之前他们还一起去了北海道参加live。
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入手,比如说可能喜欢游戏,就在推特上找一找同好,主动交流一下。如果这个游戏有什么活动也可以试着问问对方要不要一起去。
一来二去的不就成为朋友了嘛~或者说喜欢棒球,支持同一家球队,去看比赛的时候也可以凑到交流会里面混个脸熟,多去个几次总会有面熟的日本人,勇敢起来打个招呼。
还有酒也是打开日本人话匣子的一个好方法,如果平时就比较喜欢喝酒的话可以找一家经常去的酒吧和店员还有常連さん打打招呼聊聊天。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加上酒精的刺激,其实还是很容易聊的来的!(未成年人不要!)我自己的话日本留学的时候周围的日本朋友还是蛮多的。主要还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然后就会认识新朋友。
我在学校其实一个日本人的朋友都没有(笑),认识的第一个关系算的上不错的日本人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认识的契机是在追的爱豆的现场,因为都去的比较多后面就搭上话熟悉起来了。比较巧的是和我现在关系最好的一个中国人也是在这个现场认识的。因为追的爱豆团算是知名度不高的,其实基本上很少外国人会来看。也是很有缘分在活动里面正好坐到了一起,然后爱豆过来说话的时候就说他也是中国人诶。就这样很巧的认识了。他追的时间比我还要长一点,也通过他认识了其他的几位日本人。